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购鞋指南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耐克品牌共60款——中篇)

测评档案 购鞋指南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耐克品牌共60款——中篇)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 (NIKE品牌 中篇 编号第8号-第29号,共22款)


我的球鞋微博:https://weibo.com/sneakerfans

欢迎大家关注


图片和资料来源:

(1) 个人使用实战;

(2) 专柜货源试穿上脚感受;

(3) 国内外球鞋论坛测评帖;

(4) 各品牌官方网站;

(5) 球鞋杂志;

(6) 网店购买评价。


下面的鞋子有以下特点:

(1) 配置与性能适合实战;

(2) 在识货、交易区和各网店中比较容易找到;

本期收录的球鞋有:

 


8.NIKE Ambassador 9

科技配置:Flywire飞线、前后掌间隔式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Ambassador 9是我上一年穿着时间最长的实战球鞋,当初入手的原因其实只是想要一款纯白而简洁的鞋子,但真没想到Ambassador 9能让我持续使用这么长时间,看到你可能会觉得Ambassador 9是一款无双的实战极品,事实上Ambassador 9也不是每个性能指标都尽善尽美,但它真的很“实用”很均衡,考试100分制每科能得到80分的水平。时间回到几年前,那时候的Ambassador系列就是沉重的代名词,但近两三代特别是Ambassador 9却是相当轻盈,作为LeBron系列的一款中端球鞋,Ambassador 9的外观看上去还是有点憨厚,但实物的轻盈感是相当惊艳的;前后掌都嵌有Zoom Air,脚感说不上非常柔软,但穿开后气垫的软度和弹性你都能实实在在得感觉到,保护充足,脚感舒适同时不会卸力,能够适合各种体重和打法;中底前后掌过渡有点延迟,我始终不太喜欢这种内凹的TPU支撑盘设计,但已经比Soldier 6,7,8那种“飘起来”的脚感好很多,底盘厚度也不过分,适中的高度,反应速度虽然谈不上极致,但突破中的快感还是可以的了;鞋面包裹和支撑都很不错,鞋面主体是织物布,但前掌位置增加的热熔膜加固实在太明智了,大大增加了鞋面的强度,大脚趾位置还有个薄塑料加固壳,脚趾保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后跟有加固TPU环抱,鞋舌有厚填充,而鞋帮填充并不算厚,胜在材料稳固而且容易收紧,拉紧鞋带后,还是会有点低帮鞋的感觉,但脚踝的安全感其实还可以,而且也不会有不跟脚的情况出现;外底抓地力和耐用度都很好,水泥外场实战无压力。目前Ambassador 9的价位已经很低,在如此全面的性能表现下,Ambassador 9的性价比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9251814.html @大维石 

https://bbs.hupu.com/20193125.html @墨鱼是哥 

https://bbs.hupu.com/20396550.html @pg_steve 

https://bbs.hupu.com/20694108.html @米奇允浩 





9.NIKE LeBron Zoom Witness

科技配置:Breathability鞋面、脚踝FeatherPosite材质环抱、前掌两块六角形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Zoom Witness我大概实战了一个星期,我个人觉得这是整个LeBron球鞋家族历史中表现最差的一款,我当然知道Zoom Witness是位于LeBron系列金字塔底部的低端球鞋,官方售价也比较低,但这个结论没有任何偏见成分。中底缓震比较“单薄”,前掌配置两块六角形Zoom Air,中底较薄,从以往的LeBron球鞋就可以知道,六角形Zoom Air是无法完全发挥Zoom气垫的弹性和柔软感的,Zoom Witness也不例外,平时穿着不会有明显的柔软感,实战中较薄的中底也容易踩透,尤其是抢篮板球,封盖等需要垂直起跳落地的动作中,能感觉到中底的避震有点勉强,体重大的鞋友估计更加吃力;鞋子反应倒是非常灵敏,鞋身穿着很舒适,抓地力和透气都不错,这些都是鞋子为数不多的优点,下面来重点说说鞋子最大的缺点:鞋面使用了Breathability面料,支撑和包裹的软弱令人发指,这种面料实在太柔软了,基本和一块布没有什么区别,无论你怎么死拉鞋带,鞋面还是没有靠谱的支撑,鞋帮FeatherPosite Wing材质确实比鞋面好点,但也就真是好点,对脚踝的支撑非常有限,如果你的脚踝有旧伤或者踝周肌肉力量不太好,实战中每一步都是那么的缺乏安全感,柔软的鞋面基本就是松松垮垮地覆盖在你的脚掌上,鞋头位置也没有特别加固,被人踩一下那伤害会直接落到脚趾上,Zoom Witness的保护表现是完全不及格的,很多时候你甚至会觉得穿着一双网布跑鞋在实战。外底耐磨度一般,前掌那个微微凸出的Zoom Air区域非常容易磨损。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7511665.html @sujiante 





10.NIKE LeBron Witness 2

科技配置:Breathability鞋面、脚踝FeatherPosite材质环抱、前掌两块分块式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Witness 2使用了和一代完全一样的底盘,优点是贴地、场地反应迅速、抓地力好,缺点是前掌Zoom Air无感、垂直下地时缓震不太够用、外底不耐磨。鞋面针对第一代保护性差的情况作出了些改进,大脚趾位置添加了热熔膜加固,鞋头更加坚稳了,鞋帮添加了一个软塑支撑盖,鞋身和鞋帮都相应收窄了一点,包裹性得到了提升,但尽管有了些进步,鞋子整体的保护性依旧严峻,Breathability面料的柔弱不是一些小细节就能弥补的。如果你想选择一款LeBron系列鞋子来压压马路,LeBron Witness 2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轻便透气脚感舒适,但如果你想把它带到篮球场上,那就需要评估一下你的脚踝情况和是否搭配护踝使用等问题。

 

网购评价:

“鞋底有点硬,不过穿上很舒服。”

“穿着嗝脚,底非常硬,鞋底白色的不知道什么材质,穿一周就磨出坑了,耐磨性很一般啊。”

“还算舒服,需要多踩踩稍微硬,溢胶不多,包裹性有,回弹刚穿有一点,鞋底日常硬。”





11.NIKE KD 10

科技配置:Flyknit面料、加粗鞋带包覆足部两侧、全掌双气室Zoom Air气垫、

先来谈谈众说纷纭的“断管”问题,KD 10前掌的气室连结导管相比KD 9加粗了,尽管断管问题依旧存在,但相应地几率大大下降了,网上我已经尽可能地收集关于KD 10断管的图片,暂时只找到六张实锤,而且有些穿着时间都已经有半年以上了,理论上来说KD 10的断管问题不会是常态。中底的Zoom Air相对于KD 9慢热了一些,初次上脚并没有那么明显的柔软感,但随着穿着时间增加,脚感还是会和KD 9一样软弹,但作为一款低帮锋卫球鞋来说,这种软绵绵的中底会有点影响突破快感,对某些大体重球友的膝盖来说也是一种负担;鞋带覆盖了鞋身两侧,确实能够很好地提高包裹力,加上KD 10本身鞋型有点窄,拉紧鞋带后的包裹感只能用极致去形容,但连结中底的鞋带拉扣对脚掌是个不小的考验,当你拉紧鞋带时,那几个拉扣会相应地绷紧,脚掌在这几个点会有些恼人的挤压感;鞋面Flyknit拥有不同的密度,鞋身需要重点支撑的部位密度更高,其他位置则使用更疏的制法,得益于这个特点,鞋面能更快适应脚型,中底的设计也更加合理,尽管鞋子看上去很单薄,但上脚后还是有着很安心的稳定感;整体来看,KD 10还是有不少其他缺点的,鞋帮和后跟边缘容易磕损皮肤,拉紧鞋带容易勒脚,不拉紧又似乎没有满意的支撑,最遗憾的是外底抓地力并不好,外底圆形纹路看上去很密集,但实际表现只能说一般,打滑出现的情况有点多,耐磨度较差,粗糙场地使用损耗飞快。

 

Nike KD 10

¥529.00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0362712.html @詹姆斯的大风车 

https://bbs.hupu.com/19438690.html @飞翔的麻辣香锅 

https://bbs.hupu.com/19578435.html @大维石 





12.NIKE Zoom KD 9

科技配置:Flyknit面料、鞋带拉带、全掌双气室Zoom Air气垫

使用了新型双气室Zoom Air气垫,前四分一气垫与后四分三气垫之间有一条导管连结,这个设计其实无论构思还是实际性能都很妙,但它也是KD 9“断管”的原罪,导管比较细,包裹着一层外底橡胶,随着穿着时间的增加,橡胶会非常容易破裂,破裂后内层导管断裂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有些鞋友一开始发现导管位置的橡胶裂开了,但脚感并没有区别,那其实是内层导管并没有真正断,如果导管断开,脚感是有影响的,甚至随着你的脚掌运动,那个位置会发出“啾啾”的气体进出声音。抛开断管问题,KD 9整体性能表现还是不错的,但一些这个系列固有的问题还是遗传了下来:全掌双气室Zoom Air气垫脚感很明显,几乎不需要磨合时间,初次上脚就能感受到气垫形变带来的柔软和弹性,这么说似乎有点吹毛求疵,但我还是觉得这种形变明显的柔软有点影响鞋子灵敏度,跑动中还是会有延迟感;鞋面包裹性很好,尽管Flyknit面料强度并不高,但鞋带拉带、收窄的鞋身和鞋口已经把鞋面的包裹和支撑提升到极限了,鞋面能贴服地抓住脚掌,和很多KD系列球鞋一样,KD 9对于宽脚型同样不太友好,脚宽的鞋友可能觉得鞋子有点太挤压了;鞋身前后段之间有条缝合线,这条缝合线对脚掌的挤压比较明显,虽然谈不上影响脚感,但这种感觉还是有点奇怪,好像鞋内有一个护踝的感觉(很多护踝的前端开口位也是这个位置);中底有点窄,全掌Zoom Air并不是很贴地,Zoom Air形变幅度也很大,在加上Flyknit面料并不厚实,这导致了鞋子的稳定性并不是很好,尽管后跟TPU很稳,没有不跟脚的问题,但个人还是觉得需要增加防侧翻外延来提升提升鞋子整体稳定性;外底抓地力异常优秀,密集的六角形纹路咬地能力太出色了;鞋底耐磨度一般,虽然纹路图案很粗,但材质并不是特别硬也不是特别厚,不建议在水泥外场使用。

 

Nike KD 9

¥549.00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6704551.html @永远海港AI 

https://bbs.hupu.com/17596549.html @大维石 

https://bbs.hupu.com/16858631.html @南荡 





13.NIKE Zoom KD 9 Elite

科技配置:Flyknit面料、鞋带组合包覆足部两侧、全掌双气室Zoom Air气垫

“断管”隐患依旧严峻,KD 9 Elite使用了和KD 9完全一样的底盘,而从一些拆鞋贴可以得知,KD 9 Elite两个气垫的连结导管厚度比KD 9增加了0.19%,考虑到个体产品的少许区别,基本可以确定KD 9 Elite的导管设计与KD 9相比是毫无变化的(其实单从产品周期去考虑,可以很容易知道KD 9 Elite是完全没有充足时间去修正导管设计的),因此断管的威胁并没有消除,斟酌购买啦。KD 9 Elite主要变化集中在鞋面,鞋身使用了鞋带组合包覆整个脚掌,但选用的鞋带有点粗了,当你拉紧鞋带的时候,你会很明显感觉到那些线条紧紧地勒住了脚掌,鞋身包裹性和支撑是依旧可靠,但搭配上这些鞋带后鞋子的包裹似乎有些极端了,需要些时间去适应这种五花大绑般的挤压感;鞋帮和后跟使用了薄薄的人造皮材质,高度增加了不少,虽然对脚踝的包裹是有了,但实际提供的保护却很有限,毕竟只有一层皮包裹,即使鞋口收得再窄它也只是一层皮,而且这种设计大大增加了搭配护踝的难度;中底依旧是无需磨合的柔软和弹性,追求气垫脚感的鞋友还是可以考虑KD 9 Elite的,外底耐磨度没有任何变化,尽量少在粗糙场地使用,抓地力依旧非常出色。

 

Nike KD 9

¥629.99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9685446.html @旧情旧爱 

https://bbs.hupu.com/20048453.html @Penn_leung 

https://bbs.hupu.com/19157922.html @或许你是 





14.NIKE KD Trey 5 V

科技配置:鞋带组合包覆足部两侧、前掌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鞋身使用了和KD 9 Elite类似的鞋带组合包覆,但实际效果有天渊之别,Trey 5 V的鞋带组合分布很疏,拉紧鞋带后的包裹感是有,但提供的支撑并不是很够,加上鞋面织物面料实在太软弱了,鞋子上脚后你会觉得鞋身的保护有点有心无力;后跟使用了上延设计,比鞋帮的高度还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鞋帮和鞋身的软弱,起码跟腱部位有支撑感了,内嵌的TPU盖也让鞋子杜绝了不跟脚的情况;受限于价位,中底只在前掌配置了Zoom Air气垫,但整个中底脚感意外地不错,用手按压一下就可以发现底盘材料比较软,后掌的外底也设置了一个圆形的凹陷,这增加了后掌的形变空间,整双鞋子上脚后并不会觉得硬,实战中的避震软度也可以;外底耐磨度不错,这鞋子标配就有XDR外底,纹路也很深,可以在水泥外场使用,抓地力也很好,波浪形纹路能够应付各个方向的启动和急刹;鞋子重量很轻盈,中底贴地,突破中几乎没有负累感,很适合速度型锋卫使用。尽管保护和支撑有点不堪,但KD Trey 5 V的缓震、透气、舒适度和机动性都有不少亮点,考虑到低廉的价位,KD Trey 5 V是非常适合即将到来的夏季水泥外场的。

 

Nike KD Trey 5 V

¥398.00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9504650.html @sujiante 





15.NIKE Zoom Kobe 1 Protro

科技配置:前掌分割切槽防侧翻加固、玻璃纤维大包围支撑、中底碳纤维支撑板、全掌Zoom Air气垫

Zoom Kobe 1是我最喜欢的球鞋没有之一,这里并不是说这双鞋子性能有多好,实际上Zoom Kobe 1的缺点还真不少,但原因怎么说呢,这双元年配色的鞋子就是有很多我必须买的理由,科密啊,81分啊那些就不用提了,我是设计师Ken Link的拥趸,他设计的很多鞋子很实用很少玩概念,外观也不会太花俏,但鞋子呈现出来都会带点霸气,和球星的气质很相符的感觉,例如LeBron 2,3,其次我很喜欢边缘横向平行的鞋帮设计,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给予脚踝最好的支撑感(当然,ZK1是个反例。。。),但现在基本都使用袜套或者斜向设计了,最后就是学生时期回忆加成那些就不提了。

说回性能啦,Protro复刻版中底配置由元年的前后掌间隔式Zoom Air改成了全掌Zoom Air,但这个全掌Zoom Air的厚度太薄了,几乎连元年气垫厚度的一半都没有,还好,脚感并没有太多缺失,脚底的柔软感依旧很不错,并不需要太多磨合时间,中底同时减小了碳板的面积,鞋子的重量确实减轻了;底盘设计很稳,后掌的玻璃纤维大包围、前掌三角形切割支撑和防侧翻突出都能让鞋子时刻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但中底高度似乎提高了,穿着的过程中你会觉得底盘有点累赘,最致命的是鞋帮的保护性并不好,鞋帮可以说是个假高帮,边缘位置只是柔软的织物布材料,跟腱位置还开了一个提鞋孔,并不能可靠地支撑脚踝,空荡荡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会有觉得后跟不跟脚;鞋面皮革材质穿久了支撑强度难免下降,而透气性就更不要强求了,连鞋舌都使用了皮革材质(上面那些小得可怜的透气洞我很肯定是没有真正开孔,只是压个孔纹做做样子);得益于碳板的加持,前后掌过渡没有异样感,但受限于重量,中底高度和不太跟脚的后跟,这注定不是一双速度很快的球鞋;外底抓地力很不错,经典的人字形纹路是很可靠的,耐磨度中规中矩。复刻版的做工以我这双实物来说还可以,少了一些元年神韵,但没有太明显的质量问题,那圈玻璃纤维大包围和像牙齿般的前掌支撑块依旧霸气十足。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1556175.html @东仔153 

https://bbs.hupu.com/21595815.html @鄙视凯利 





16.NIKE Kobe AD

科技配置:工程网面鞋身、Dynamic Flywire飞线、Free理念中底切割、全掌Lunarlon泡棉中底、后掌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Kobe AD很多设计都有Kobe 11和Kobe 10的影子,如果科比没有退役,这双鞋子命名为Kobe 12推出市场是妥妥的,中底和Kobe 11的配置一样,全掌Lunarlon+后掌Zoom Air,不过Zoom Air的位置由Lunarlon下方提升至上方,距离脚掌位置更加近,缓震脚感还是很不错的,柔软,也不会太塌陷,但前期磨合时间比较长,初次上脚甚至会觉得鞋子很硬,Lunarlon的耐久度也是个问题;鞋身包裹和支撑都不错,Engineered Mesh相比Kobe 8初次亮相那会真是坚韧了不少,这种紧致的包裹是动态的,当你拉紧鞋带的时候,包裹会随之而来,而其他时候鞋面并不会太挤压,这个比KD 9和KD 10那种紧绷绷的窄鞋身要随和很多;高高翘起的后跟在刚开始穿着的时候会磕碰皮肤,这个翘起的部位很厚,能够把脚跟稳稳地压在鞋内,这个设计大概是考虑到科比断过左脚跟腱的伤病史,需要给予跟腱更多支撑而作出的;中底并不算贴地,而且跑动中的感觉并不是很稳,外底的防侧翻外延太小器了,并没有太多实质作用,这导致了整个底盘稳定性大大下降;外底抓地力不错,耐用度依旧一般,尽量在塑料场或者木地板使用吧。

 

Nike Kobe A.D.

¥399.00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1184092.html @全力明1998 

https://bbs.hupu.com/20367753.html @武汉市市长 

https://bbs.hupu.com/19641885.html @羽辰0130 

https://bbs.hupu.com/18008853.html @飞翔的麻辣香锅 

https://bbs.hupu.com/17889008.html @桀骜冥舞者 

https://bbs.hupu.com/19245009.html @不酷一点怎么行 



17.NIKE Kobe AD Mid

科技配置:工程网面鞋身、Dynamic Flywire飞线、Free理念中底切割、全掌Lunarlon泡棉中底、后掌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尽管外观和配置都和Kobe AD雷同,但Kobe AD Mid在实战中却是新生般的感觉,首先中底缓震磨合时间更短了,初次上脚就能感觉到后掌的柔软,中底的稳定性也更加靠谱,运动中比Kobe AD更加踏实更加平稳;鞋面支撑和包裹依旧不错,但鞋型有点宽,即使拉紧鞋带脚掌在鞋内还是有点滑动,但个人觉得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拉紧些鞋带后并不会太影响实战;鞋帮使用了中帮设计,脚踝安全感大增,鞋帮的包裹感非常棒,本身鞋口已经收得很窄,加上鞋帮内里有厚填充,脚踝能时刻处于鞋帮厚实的拥抱中;鞋舌边缘的薄塑材质并不是很坚韧,但还是有机会出现刮脚情况,如果鞋舌对你的皮肤实在刮得不行,那尽量搭配长袜使用,因为有些脚型就是很难匹配这种薄塑边缘,是很难靠磨合时间去适应的;外底抓地力不错,但也有鞋友反应抓地一般容易打滑,我搜集了很多测评资料,得出Kobe AD Mid抓地好的前提是场地粗糙或者比较干净的结论,由于外底纹路非常密集细小,在塑料场或者木地板使用时,如果场地不太干净,那么抓地力会大大下降;外底耐磨度一般,纹路薄细,材质偏软,水泥外场实战损耗飞快,鉴于刚刚提到的抓地力问题,我们可以得知Kobe AD Mid比较挑场地,最好在干净的塑料场或者木地板穿着咯。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1277049.html @大维石 

https://bbs.hupu.com/21184092.html @全力明1998 

https://bbs.hupu.com/20136165.html @SneakersTV 

https://bbs.hupu.com/21024998.html @Madison. 

https://bbs.hupu.com/20715436.html @酒汇虾碧碧 

https://bbs.hupu.com/20821490.html @悟空拔根毛再走 

https://bbs.hupu.com/20397161.html @670931605 





18.NIKE Kobe AD Mid NXT

科技配置:环抱鞋带系统、Free理念中底切割、全掌Lunarlon泡棉中底、后掌Zoom Air气垫

鞋子尺码有点偏小,刚上脚有点明显的狭隘感,个人感觉如果你脚型较宽,那买大半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新型环抱鞋带系统表现很棒,首先构思上就很有意思,通过拉动鞋带,鞋面能实现全方面收紧,鞋带头可以别在鞋帮处的拉带解决收纳问题,很巧妙的设计,鞋身本身就有点收窄,搭配鞋带系统后,鞋面的包裹非常贴服紧致;鞋盖感觉加些缕空会比较好,内鞋面是网布材质,外加一层鞋盖感觉有点累赘,也影响了整体透气,加些缕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让鞋子看上去不至于太单调;中底缓震还是很不错的,柔软感明显,尽管还是需要些磨合时间,但已经比Kobe AD那慢热的中底好很多,前掌的切割也加强了鞋子的场地反应速度;外底依旧比较挑场地,在不太干净的场地使用时,Kobe AD Mid NXT的抓地表现是有心无力的,但在干净的场地或者水泥场地使用时,抓地效果会非常好;鞋底的耐磨度很一般,在水泥场的损坏依旧飞快。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0326877.html @蒋蒋是个美妞 





19.NIKE Zoom Venomenon 6

科技配置:前后掌间隔式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Venomenon 6有点小惊喜,前后掌间隔式Zoom Air气垫很有感,后掌Zoom Air面积比上一代扩大了不少,柔软和弹性都能兼顾,除非体重特别大,弹跳特别夸张,我相信大部分鞋友都能在Venomenon 6的中底找到乐趣;鞋身包裹性很好,虽然中底有点宽,但鞋面还是能够贴服地覆盖脚掌,但鞋面材料实在软,尽管包裹贴服,但支撑力并不太够,脚踝处的支撑也让人担忧,这让人无比想念上一代的飞线,Flywire的缺席实在可惜;外底并没有设置防侧翻外延,中底也只有一块小的可怜的支撑板,但鞋子的底盘还是很稳,这可能与宽阔的大底设计有关,底盘在运动中是不会缺乏安全感的,这和鞋子柔弱的外观大相庭径啊,鞋不可貌相;外底抓地很不错,在水泥外场如鱼得水,耐磨度极佳,刻度较深,材质偏硬,非常符合Venomenon系列水泥外场用鞋的定位。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9918967.html @毒APP 

https://bbs.hupu.com/20152230.html @藕片来了 

https://bbs.hupu.com/20718587.html @Green18Day 

https://bbs.hupu.com/19992446.html @大维石 





20.NIKE Mamba Instinct

科技配置:Flyweave 编织网布鞋面、全掌Lunarlon泡棉中底

官方售价699元,网络大概300多元就能买到的鞋款是很少出现惊喜的,即使打上了科比的Logo,也难以掩盖Mamba Instinct在使用中的各种小缺点。Lunarlon中底的厚度其实不错,但实在太慢热了,刚开始上脚硬得你甚至要怀疑中底究竟有没有缓震科技;中底有点厚,同时鞋身偏窄,在加上鞋面延展性欠佳,最终也只能得出鞋子夹脚的结果,脚宽的鞋友建议买大一个尺码;鞋帮和鞋舌的填充都很足,尽管是低帮球鞋,但脚踝下方和跟腱的包裹感还是不错的;外底抓地力很不错,材质很硬,但中部那细小纹路影响了鞋底的耐用,尽管耐磨度比一些内场球鞋要好,但离水泥外场铁鞋级别还是有点距离。

 

网购评价:

“鞋子太窄了,建议得买大一号,要不穿着脚挤得发疼。”

“这款鞋有个重大设计缺陷,鞋垫设计的很厚,导致穿入脚时前脚背被顶住,根本运动不了,完全堵住血液流通。”





21.NIKE Mamba Rage

科技配置:Flyweave 编织网布鞋面、全掌Lunarlon泡棉中底

这鞋和Mamba Instinct真的太相似了,中底结构完全一样,鞋面结构也有九成以上相似,区别就是取消了鞋面鞋带扣,鞋帮添加一圈海绵填充,鞋面图案的差别就不提了。鞋帮高度提高了一些,鞋帮和鞋舌的填充依旧很足,脚踝下方和跟腱的包裹感依旧很强,但鞋帮添加的这圈海绵填充太容易破损了,在搜索购买评价的时候发现好几张破损的照片;其他性能指标基本和Mamba Instinct一样,鞋内空间异常狭窄,脚宽的鞋友最好买大一码,中底依旧慢热,Lunarlon材料由硬到软需要一段较长的穿着时间去发酵,外底抓地力好,也比较耐磨。

 

Nike Mamba Rage

¥369.00

网购评价:

“鞋子属于偏窄型,鞋头的空间比较大,不会挤压到脚趾,但是鞋面在折叠的时候会顶到脚,有点疼,鞋底的话确实挺硬。”

“很帅很喜欢,不过想穿着打球的要慎重购买,鞋底有点硬,穿起来打球会磨脚。”

“鞋底是比较硬,不过耐磨的也只能硬了,鞋子尺码偏小。”





22.NIKE Kyrie 4

科技配置:Dynamic Flywire飞线、Flex Groove弯形凹槽外底、全掌Cushlon中底、后掌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中底的速度与稳定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前掌使用了弧形边缘设计并加宽了宽度,大大减少了中底在运动中侧翻的风险,同时弧形边缘能更快响应脚掌的横向移动,在实战中脚感相当畅快同时极具安全感;中底配置后掌Zoom Air,众所周知Kyrie 3的缓震脚感并不是很好,Kyrie 4针对此作出了调整,中底加入了Cushlon材质,脚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尽管不会有很明显的形变,但柔软感已经足够应付实战需求;由于加宽了中底,导致鞋内空间特别是鞋头位置比较大,而鞋身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收紧,飞线也只配置了两对鞋带孔,这导致鞋子前掌上脚后有点松动,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前掌外侧尖齿般的中底上延容易磕碰小脚趾,即使鞋子前掌包裹性并不好,但这个位置还是有可能磕碰,最好搭配厚袜子穿着Kyrie 4;鞋帮和后跟的保护性比想象中好,鞋身中后掌材质偏硬,后跟在港宝的支持下也相当稳固,脚踝保护到位;外底抓地力个人感觉很不错,但也有鞋友反映纵向抓地力不足,在有限的穿着时间里我个人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这个问题,可能和使用场地的粗糙程度有关;外底耐磨度不错,纹路是分两层厚度的,可以在水泥外场作战。Kyrie 4的底盘是一个很强悍的存在,速度、缓震、稳定和耐用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兼顾,即使用这个底盘再推出几款鞋子,我自己还是非常乐意再次入手一双的。

 

Nike Kyrie 4

¥1129.00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1241197.html @rui10 

https://bbs.hupu.com/21155719.html @Kyire碘 

https://bbs.hupu.com/21212491.html @大维石 





23.NIKE Kyrie 3

科技配置:Dynamic Flywire飞线、后掌Zoom Air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很多鞋友反映Kyrie 3中足抗扭转乏力,缓震硬,Kyrie 3我并没有长时间穿着,外观设计实在有点简洁甚至乏味,只在货源处上脚了一阵,个人感觉中底前掌还是比较宽阔的,这种跨度的中底理论上稳定性会很好,问题是和前掌截然相反,Kyrie 3中足位置收得太窄了,我左脚掌是扁平足的,穿上后甚至会感到足弓被挤压,排除这点,我感觉这个中底的稳定性其实还可以,是有改进空间但也不至于步步惊心;鞋帮鞋舌填充很厚,但脚踝保护并非尽善尽美,鞋帮和后跟的硬度其实都不错的,拉紧些鞋带脚踝处的支撑其实还是有,但感觉它的鞋帮太“垂直”了,鞋口没有相应地收窄,这导致鞋帮内的厚填充没办法很好地抱紧脚踝,这可能是脚踝处安全感匮乏的原因之一吧;中底缓震确实比较无感,前掌是比较贴地的,比Kyrie 2的中底还要薄,但中底只有后掌配置了Zoom Air,鞋垫还要选用了少见的薄款,这导致中底很容易被落地的冲击力吃透;外底抓地力很不错,耐磨度也很好,很多鞋友对前掌的两个棱形独立区域赞口不绝,反映这两个区域在实战中响应速度飞快,大大减少了脚掌侧向动作的延迟感。

 

Nike Kyrie 3

¥1399.00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8159468.html @球场摆渡人丶 

https://bbs.hupu.com/19774720.html @chenjiess 

https://bbs.hupu.com/19055541.html @yangdavid 

https://bbs.hupu.com/19136179.html @670931605 

https://bbs.hupu.com/19092265.html @H2SH 





24.NIKE PG 2

科技配置:Comfort Collar靴套设计、Dynamic Wings支撑模块、前掌10mm大容量Zoom Air气垫、中足与后掌Pistoned Zones单元

PG 2的前掌Zoom Air气垫相比一代有了极佳的改善,这里有两个原因:前掌Zoom Air增厚至1cm、同时Zoom Air位置上移更加接近脚掌,前掌脚感变得更加柔软和有弹性,磨合时间也大大减少;中底离地距离有了一定的缩减,上脚后前低后高的感觉很明显,加上前掌Zoom Air脚感出色,外底抓地力优秀,这让鞋子在突破中很有爽快感;前掌很多鞋友都觉得有点宽,不过在Dynamic Wings的加持下,调节松紧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Dynamic Wing是一个好东西,即使前掌比较宽,它提供的收紧与支撑功能依然相当棒;脚踝处接近零保护状态,即使有靴套配置,但鞋带距离脚踝还是远了点,导致整个脚踝下方缺乏有力的支持;鞋面织物材料比较软弱,不过在Dynamic Wings等加固设计的帮助下,鞋子整体的支撑性还是在较高的水准,部分配色的鞋头与鞋帮处使用了麂皮,在实战中可能容易磨损造成一些外观上的缺陷。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1716081.html @识货妞 

https://bbs.hupu.com/21439099.html @潇洒青春 

https://bbs.hupu.com/21648828.html @moon_619 

https://bbs.hupu.com/21255001.html @AqIu. 





25.NIKE PG 1

科技配置:前足固定带、Flywire飞线、前掌Zoom Air气垫

前足固定带的设计有点不合理,一般来说,魔术贴都能确实地提升鞋面支撑和包裹能力,但PG 1的前足固定带是与Flywire连接的,这导致固定带的收紧能力大幅下降,你可能需要拉很长一段距离,固定带才能收紧前足,这个时候固定带前端会留下很长一段,非常影响整体美观,还有个问题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Flywire的耐用度会受到严峻的考验,论坛里已经出现了不少断飞线的情况;抛开前足固定带的各种不愉快,鞋子本身的包裹性是毋庸置疑的好,即使你前足固定带不拉很紧也没有太大问题,鞋带拉紧后鞋身就能紧紧地抱死脚掌(脚背处甚至会有不适的挤压感),鞋面的材料非常结实,提供的支撑是非常稳固的;脚踝处的保护比较严峻,鞋帮是低帮设计,边缘处的海绵填充较软,中底离地距离较高,这让脚踝在运动时始终处于一个小小的隐患中;外底耐磨度和抓地都不错,后掌没有配置缓震科技,前掌的Zoom Air气垫较薄,而且与鞋垫之间还隔了一层Phylon材料,因此鞋子整体脚感并不是很好,穿着初期无感甚至会觉得偏硬。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18967579.html @35秒13人 

https://bbs.hupu.com/18964177.html @虎扑识货 

https://bbs.hupu.com/19418085.html @670931605 

https://bbs.hupu.com/20674463.html @星星侠13 

https://bbs.hupu.com/19785843.html @熊猫爱搞笑 





26.NIKE Hyperdunk 2017

科技配置:织物网面鞋身、全掌React发泡纤维、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就目前市场反应和实际性能来看,React还是没能成为Boost的“宿敌”,就缓震脚感这点来说,Lunarlon都要比React更讨好,诚然,React中底的场地反应速度是一流的,但它的柔软感并不强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够用”的程度。从Hyperdunk 2017的表现来看,个人感觉React并不是很适合单独作为一种缓震科技出现在中底,和气垫或者Cushion等科技搭配或者会是更好的选择;底盘除了缓震乏力外其他表现都不错,中底内嵌大面积支撑板,抗扭转保护可靠,前后掌过渡迅速,贴地敏捷的特性令众多鞋友都赞赏有加;外底不同密度圆形纹路的抓地力相当棒,纹路深,比较耐磨,可以征战水泥场地;鞋身包裹很好,鞋型偏瘦,但上脚后并不狭窄,拉紧鞋带后鞋身能贴服地包裹脚掌,然而织物材料强度只能说一般,尽管包裹好,但鞋子的保护力度并不是很够,鞋帮给予脚踝的支撑也比较乏力。Hyperdunk 2017是一款很适合突破使用的球鞋,轻质、没有太多束缚、中底没有延迟感、抓地力佳等特性让鞋子在突破中很有优势,但缓震感偏硬、支撑乏力、保护欠佳等缺点也让鞋子的球场适用位置大大收窄,建议速度型后卫选用,体重大或者脚踝有旧伤的鞋友建议更换专业鞋垫或者搭配护踝穿着。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0187838.html @SneakersTV 

https://bbs.hupu.com/19767719.html @sujiante 

https://bbs.hupu.com/21187172.html @想当射手的纯控卫 





27.NIKE Hyperdunk 2017 Flyknit

科技配置:Flyknit面料、全掌React发泡纤维、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Flyknit版的鞋帮高度更高,并在鞋头和脚跟位置进行了补强,包裹性依旧很好,脚掌在鞋内不容易松动,脚踝处的包裹感大大提升了,但总体来说,鞋身支撑的加强还是有限,鞋子仍然很难称得上一双支撑稳固的球鞋,脚踝处的包裹虽然更加贴服,由于跟腱处有开窗设计,鞋帮提供的支撑力度并不是很强,脚感更像是穿了一双很厚很紧的袜子;Flyknit版的底盘与普通版几乎完全一样,因此React材料那不温不火的脚感依旧能在Flyknit版体验到,尽管React材料穿开后能感到弹性,场地反应也非常灵敏,但柔软感还是过于“低调”了,很多人甚至会觉得硬,这个崭露头角的缓震材料真的没有太多惊喜;外底抓地力和耐磨依旧不错,尽管是高帮设计,但鞋子还是非常适合突破使用的。鞋面Flyknit材料由于密度较高,导致很多鞋友反映鞋子不是很透气,甚至有点闷热。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0053631.html @SebastianLuo 

https://bbs.hupu.com/20116729.html @SlimCEZ 

https://bbs.hupu.com/19874320.html @Allen.Zyt 





28.NIKE Hyperdunk 2017 Low

科技配置:织物网面鞋身、部分配色合成革鞋身、全掌React发泡纤维、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低帮版和普通版的区别基本就只有鞋帮高度,其他部位几乎是完全一样,中底的React材料依旧偏硬,如果想对React材料尝尝鲜那你估计要失个“大”望了,而场地感灵敏、抓地力佳、耐磨等优点也相应继承了下来,鞋子还是非常轻快迅捷的,依旧很适合突破;鞋面材料还是偏软,这个和高帮的普通版没有太多区别,后跟虽然有较厚的海绵填充,但由于形状的改变,可能会磕碰跟腱处的皮肤,头几次穿着最好搭配长袜。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0053631.html @SebastianLuo 

https://bbs.hupu.com/20277922.html @大维石 

https://bbs.hupu.com/20052045.html @670931605 





29.NIKE Air Max Dominate

科技配置:脚踝护套、后掌可见式Air Max气垫、中足抗扭转支撑板

“幻之实战鞋”,Air Max Dominate可能是近年来性价比实战球鞋中的Top 5之一,我很少会狠吹一款球鞋的,但这鞋子感觉不得不吹。首先后掌使用了可见式Air Max,脚感非常好,弹软而不塌陷,而难得的是,你并不需要太多穿着时间去“启动”这个气垫,穿着一两天就能够感受到Max的弹性,前掌并没有配置缓震科技,但幸运的是Phylon材质脚感也不硬,跑动中没有任何不妥的感觉;鞋身包裹和支撑都不错,特别是鞋帮,使用了护套设计,内里填充非常厚而且软,脚踝能时刻处于贴服、安全、舒适的包裹支撑中,在球场上可以很安心地做各种技术动作;外底纹路非常霸气,这里并不是说它多么有创意,Dominate的外底使用了最经典的人字形纹路,在前掌旋转点增加了圆形横向纹路,纹路不是一般的粗,深度也非常深,材料韧度极佳,抓地力和耐磨度都极其出色,简直暴力,相信在水泥外场都能使用很长时间。目前NBA球场上有很多球员选用Air Max Dominate,例如安东尼戴维斯、考辛斯、坎特、文斯卡特等等,鞋子也不是完美的,例如后掌的Air Max始终有点高,虽然我个人认为还没有到不适的地步,但始终限制了突破中的快感,还有如果你的脚踝形状较粗,那鞋帮的护踝部分可能会磕碰你的皮肤。我之所以对这款球鞋青睐有加,是因为它做到了很少球鞋能做到的一些事情,例如:极其耐磨的外底,却有着不错的缓震脚感;脚踝保护出色,但鞋帮并不会有明显的束缚感;内线球鞋定位,却有着异常轻质的重量等等,而做到这一切的Air Max Dominate官方定价为849元,在网络仅仅400多元就能入手,等多两三个月甚至掉到360元左右都有可能,这是我2017年至今个人最推荐也是最喜欢的性价比实战球鞋,除非你对中底的贴地程度相当执着,否则我相信你会很喜欢和Air Max Dominate在球场上一起作战的。

 

测评资料:

https://bbs.hupu.com/21106846.html @VIKO 


购鞋指南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耐克品牌共60款——中篇)结束,下期继续!

 

我的球鞋微博:https://weibo.com/sneakerfans

欢迎大家关注

球鞋军师

测评档案 购鞋指南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耐克品牌共60款——中篇)

签约作者
球鞋军师
TA的文章

购鞋指南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耐克品牌共60款——下篇)

收录2017年4月-2018年7月发售的NIKE篮球鞋60款,内容包括每款球鞋的科技配置、性能总结与测评资料搜集

购鞋指南 近一年的实战球鞋大测评!2018年8月(耐克品牌共60款——上篇)

收录2017年4月——2018年7月发售的NIKE篮球鞋60双,内容包含每双球鞋的科技配置、性能总结与测评资料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