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篮球
潮流
跑步
数码
理容
返回顶部

首页 >识物 >文章 >【识货众测】湖人总冠军!Lebron 18测评报告

【识货众测】湖人总冠军!Lebron 18测评报告

    2020-10-26 21:47:38
    91 20

非常感谢识货给我这个机会,来参加这次詹姆斯最新一代战靴Lebron 18的众测活动。

不知多少年前在虎扑随口一句的“湖人总冠军”,到如今詹姆斯帮JRS兑现玩笑,为湖人夺得2020NBA总冠军!这期间的隐忍和等待,让我们失去了科比,但是也正是曼巴精神的指引,湖人才能一步一步迈向巅峰,也更坚定了詹姆斯的承诺,上一次是为克利夫兰,这一次为科比和等待了10年的湖人球迷。

原本想多聊一会湖人总冠军,不过我怕思念科比的情绪收不住,就还是直接进入主题,开聊这次的测评主角,詹姆斯的第18代签名鞋,也是詹姆斯第4双总冠军战靴。

湖人总冠军!詹姆斯FMVP!

纯文字测评,字数可能比较多,看下去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首先,还是来做一个简单的开箱,已经到了第18代了,该玩的细节套路基本也玩遍了,所以这次Lebron 18索性把很多关于詹姆斯的个人“元素”直接放在了鞋盒上面。

Lebron 18这一次的鞋盒比较朴实,不再有夸张的字体或是詹姆斯的Logo,总体感觉就是有点低调。

很多签名鞋的小细节都转移到了鞋盒上面,这里我也没有多拍照片,大家可以采购回来自己去慢慢去发现。

先来说说脚型和尺码吧,这次Lebron 18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首先,鞋身非常的宽,鞋头也是宽宽的“鲶鱼”形鞋头,换句话说就是外底有多宽,鞋面就做到了多宽,因此就有了所谓的防侧翻角垂直这么一说(后面细说),正是这样的设计,Lebron 18对于宽脚非常的友好,虽然鞋型有较大的改变,不过尺码还是正常,我个人穿着是不偏尺码,脚型特殊的朋友,还是建议试穿。

但是,好不容易从压脚背问题中脱身的Lebron系列,这一次栽在了这一块噱头大于实际作用的热熔鞋舌上面

Lebron 18的鞋舌几乎涵盖了这双球鞋绝大部分的细节元素,同时加上了三个非常容易漏气的透明“气囊”作为点缀,好看是好看,硬也是真的硬,穿上异物感十足,而且还压脚背,我穿着10来天,打了几次球,才稍有那么一点点撑开的感觉,压脚背评价为中等水平,如果你脚背偏高的话,建议最好先去实体店试穿。

詹姆斯的签名也藏在了气囊中。

接下来,聊一下这双鞋最核心的部分,材质和科技。在早前的设计图上,可以看到设计师是将Lebron 18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前掌为Speed(速度),后掌为Power(力量/稳定),实际上,Lebron 18正是这么一双坚固这速度与稳定的球鞋。

接下来就从这张设计的分解图上开始慢慢说吧


鞋面:

Lebron 18采用了KnitPosite2.0的鞋面科技,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比上一代Lebron 17的鞋面要厚实,且没有那么明显的僵硬感,鞋面与内靴是完全分开的,在鞋带完全系紧的情况下,前掌Speed部分的静态包裹还是非常明显的。

鞋头是扁平的鲶鱼形状,做了防踩踏的加固处理,鞋头的硬度要胜过前几代,这样的设计加上较为舒适的鞋面,在急停中也不会出现顶脚指的现象。

Lebron 18的飞线系统采用了传统单根飞线搭配和鞋带一样粗的“强筋”组合而成,单边三组“强筋”飞线,能够保证鞋面非常优秀包裹性的同时,还能提供出色的鞋面支撑性,让前掌Speed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稳定性。

“强筋”飞线的外部由类似鱼线材质的“塑料”外壳包裹住,强度很OK,耐用性不需要多虑。

整块后掌Power部分被软质的TPU所包围,让球鞋后掌的稳定性有非常强大的保障。

细节之处也致敬了詹姆斯的第一双签名鞋Zoom Generation,一切美梦开始的地方,詹姆斯的皇冠Logo也做了浮雕的设计,这波细节处理给9分。

后掌Power部分的内需与前掌相连,也做了车缝线的包边处理,材质舒适度很高,与“塑料”鞋舌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后跟处的填充相当厚实,锁住足跟的同时,让足跟不会有多余的空隙感,足跟处是有内嵌的TPU稳定片,所以这套后掌组合真的很稳。


中底:

说完了鞋面,来说说Lebron 18的中底部分,这次的Lebron 18放弃了之前的Zoom Max和Zoom Pods,回归到了传统的中底结构,这样一来,首先整双鞋的稳定性就肯定要比之前几代外露气垫的要来的好。Cushlon作为中底主材料,无论是稳定性和弹性也都要优于Phylon。

鞋头上扬的角度较大,这个设计也是参考了后卫球鞋的设计,便于启动,体现Speed(速度)这一理念,过于厚实的中底厚度,某种程度上也与Speed(速度)的理念有点背道而驰,有点小矛盾,测评再细说。

全掌的内置式Zoom Air气垫搭配后掌的Air Max 270气垫,这配置也是顶级中的顶级,Lebron 18采用了和KD13一样的全掌Zoom Air气垫,不过厚度要比KD13还要厚,毫不夸张的说,Lebron 18的气垫反馈感受历代最佳,你不再需要那么打的自身体重就能轻松感受到这块厚度接近1cm的全掌Zoom Air气垫带来的澎湃脚感和回弹。

后掌的Air Max 270气垫,放置结构要比Lebron 17要更复杂,Zoom Air气垫和Air Max 270气垫的中间,还增加了一层EVA材质的垫片,用来加强稳定型,实际上,Lebron 18后掌Air Max 270气垫的稳定性明显也是胜过Lebron 17的,而且上脚就能感受到。


外底:

Lebron 18的外底并没有那么多惊艳的地方,前掌华夫饼形状的细密纹路,后掌为细密的橡胶颗粒,中底和外底做了开窗的设计,在詹姆斯系列上很久没有出现过了,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我想还是为了减重,因为这双Lebron 18的确有那么一点“超重”了。

Lebron 18的全掌Zoom Air气垫配的鞋垫就是普通O记鞋垫,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脚感。

“超重”的Lebron 18单只重504g(43码),在预想的范围之内,好在球鞋前掌和后掌的重量分配较为合理,不会明显感觉到它是这么重,这个重量也把Lebron 18“武装战车”的定位阐述的更加明确。

Lebron 18上脚后第一感觉就是,久违了的澎湃脚感,这块超厚的全掌Zoom Air气垫,真的是爱了,压马路一级棒。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鞋舌带来的不舒适感,如果你脚背高,这块鞋舌真的能毁掉你对Lebron 18的所有好感,拿到鞋子后的几天我也试着通过压马路来试着习惯这块鞋舌,然后我发现了Lebron 18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真的捂脚,冬天保暖一级棒,但对于容易出脚汗的朋友,穿上半天就像是回到当年皮质球鞋年代的“蒸桑拿脚感”。

鞋舌的问题目前看来是最大的,相比较而言,较为拉胯的做工也算是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对于一双詹姆斯系列的顶级实战球鞋来说,也算是一点美中不足吧。我个人给出解决压脚背的方法就是换一块较薄的鞋垫,从而减少鞋舌带来的压迫感。

下面进入测评部分:

测评人身高:180   

体重:90KG   

位置:SF/PF

球风:偏养生的重型锋线,对于缓震需求较大

场地:室内木地板(2场),室外橡胶场地(非XDR外底这里先劝退一波)

拿到这双Lebron 18后,就马上开始压马路适应鞋舌,然后打了两场中等强度的内场,又辗转室外塑胶场,幸好发现的及时,紫金重器这款配色可能真的无法应对室外场地,目前我对Lebron 18也有了一点认识与看法,以下测评仅代表个人观点。

包裹:8/10

之前的上脚感受中也有提到一些关于Lebron 18的包裹感受,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前掌内靴的材质并没有很强的弹力,舒适度也一般,加上这块僵硬的塑料鞋舌,包裹感受并不是很理想,好在KnitPosite2.0的鞋面以及后掌Power部分都有很大程度的加分,KnitPosite2.0鞋面的动态包裹感受相当出色,如果把鞋带换成扁平鞋带的话,整体包裹性可能还有小幅提升空间。(Lebron 18鞋带系统相比前几代而言,很友好,换一副鞋带顶多5分钟),包裹性的减分就是来自鞋舌部分。

支撑:8.5/10

支撑部分主要鞋面支撑和中底支撑两块部分,首先说中底支撑部分,我觉的已经没有必要纠结这双Lebron 18是否有无中底的支撑片了,全掌的Cushlon中底,全掌的9mm厚的Zoom Air气垫,后掌Power部分的全TPU包围,后跟支撑片,再加上中底Air Max 270气垫下面还有一块EVA垫片,这么一套配置下来,我反正是全方位306°扭不动。鞋面支撑的话前面有提到KnitPosite2.0鞋面以及“强筋”飞线组,这套组合而言,动态包裹以及支撑都挑不出毛病,支撑的扣分点依旧来自鞋舌,你可以看出来我自始至终的在怼这块鞋舌,哪怕换成Lebron 17的鞋舌的话,包裹和支撑都还能各加0.5-1分,真的一点不为过。

保护:7.5/10

首先,低帮球鞋和高帮球鞋在保护性上的差异,已经被滚动科普过了,这里就不再讨论了,不过Lebron 18低帮的设计,可能给一些脚踝受过伤的朋友带来一定心理上的担心,没关系,后掌Power部分留有了上护踝的空间,加上整双鞋的横向宽度也够宽,脚瘦的朋友加穿一副护踝应该没问题,脚胖的朋友我这边就给不了建议,我自己而言,穿一双厚袜子脚背就已经压的受不了了。

然后,详细聊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防侧翻问题,没有防侧翻脚就=没有防侧翻性能,这是完完全全的大错特错,是否有防侧翻角的设计,完全取决于鞋子本身的整体设计,远一点可以追溯到Lebron 2和Lebron 3,都是大圆头,宽鞋身的设计。一般来说,篮球鞋的前掌要比跑步鞋或是生活鞋要宽很多,这是因为需要足够大的触底面积来增加抓地力,从而提高稳定性,换句话说,当一双篮球鞋的鞋底足够宽,就已经不需要在设计上多加上一个防侧翻角,从而破坏设计的整体性。

上一张比较直观的图就一目了然了,43码的Lebron 18和43码的Soldier 10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发现Lebron 18要比Soldier 10整整大了一圈,而且Soldier 10前掌最宽的地方有11cm+,Soldier 10在防侧翻角处前掌最大宽度才10.5cm,这是两双鞋不同的设计风格造成的差异,所以根本没必要揪着Lebron 18没有设计防侧翻角这一点来猛做文章。

话再说回来,那么Lebron 18就没有侧翻的风险了吗?有,肯定有!每双球鞋都有侧翻的风险,当然首先你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这双球鞋的定位,想象一下欧文穿Lebron 18突破变相就明白了,Lebron 18并不是适合每一种球风。

今年算是比较热门的实战锋线球鞋KD 13有着和Lebron 18一样90°垂直的防侧翻设计,也没见KD 13被人黑成筛子哈,KD 13的前掌厚度约19mm,Lebron 18的前掌厚度约24mm,差距就在这里,因此Lebron 18比KD 13多了那5毫米的侧翻风险,不过Lebron 18也在用贯穿上扬的Cushlon中底包边以及KnitPosite2.0鞋面系统的加固来尽量提升整双鞋子的防侧翻性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球鞋在运动中是不可能保持不形变的,只要在球鞋可以拯救的形变范围之内,都是不会翻车的,所以,防侧翻这个问题我就展开说一说,Lebron 18的保护性方面给这个分数,也是基于各种情况的综合考虑,摸着良心的打出这个分数。

缓震:10/10

Lebron系列的球鞋,缓震方面我觉得是最没啥聊的,不是满分就是接近满分,Lebron 18这一套新的缓震组合,在我穿过的Lebron 1-18代中,排第一可能有些纠结,但真的是最哇塞的,前掌有反馈,有脚感,有回弹,后掌踩的动,也比上一代稳,从拆解的Lebron 18可以看到,为了完美呈现这一套全新的缓震组合,真的费了不少的心思。

抓地:8/10

抓地部分没有那么多惊喜,室内干净的木地板总体良好,室外很出色也很心痛,这款紫金重器配色并没有配备XDR耐磨橡胶,前掌华夫饼的纹路表现中规中矩,后掌部分的颗粒橡胶我原本想象中可能会像Zoom Flight Five(基德大眼睛)那般极致,不过很可惜,材质过于软,还没发现其优点,外侧的橡胶颗粒就已经磨损完毕。

启动:7/10

上面说的前掌Speed部分的设计,鞋头上扬角度是有偏向于后卫球鞋的设计,主要目的也是便于启动,搭配上全掌的Zoom Air气垫,外底抓地表现也尚可,启动方面确实要比前几代有一个较为明显提升,传统式的中底在启动过程中的表现也足够稳定,但是过于厚重的前掌(约25mm),导致场地感非常的模糊,即便你有力量把Zoom Air气垫踩到底,依旧是踩在一块厚厚的Cushlon中底上,因此,Lebron 18虽然标榜前掌是为速度而设计的,实际上,也只是针对锋线球员的速度,这一点就非常符合詹姆斯自身的球风。

耐磨:5/10

这款紫金重器配色外底橡胶材质较软,纹路深浅也一般,也注定只能成为精贵的内场鞋,我在室外场地来了一个急停,可能20块就去掉了,无论是压马路或者外场的话,我的个人建议,还是最好上XDR。

新一代闷脚神器,透气性就不说了吧。。凑几张张图进入总结。

最后简单来总结一下:总得来说,Lebron 18中底回归到了传统设计,鞋面做了加强,全新的气垫组合,提升了Air Max 270气垫的稳定性,把整双鞋用速度/力量两个区块来进行分割,符合詹姆斯本人目前的球风,同时也扩展了这双鞋的适应群体,我个人评价的话,算得上是一双锋线型的实战好鞋,除了鞋舌部分,其他各方面也都能和顶级实战球鞋匹配起来。另外一个惊喜就是这一次Lebron 18可以说是一款压马路神器,配色、鞋型也都容易搭配任何款式的裤子,如果能够换一块鞋舌的话,那就真的完美了。写在双十一之前,也期待双十一的时候Lebron 18能够有足够的折扣,因为我已经想再买一双了。湖人新王朝!





jackynicq

【识货众测】湖人总冠军!Lebron 18测评报告

91 20
签约作者
jackynicq
TA的文章

爆米花大法好,近期值得入手的Boost鞋款推荐

​Boost科技的普及,也让各款Boost球鞋的价格普惠了广大的消费者,在Boost五周年纪念之际,近期Boost鞋款也迎来全面降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有哪些值得入手的“爆米花”球鞋。

当adidas和Nike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Under Armour在干什么?

今年的球鞋市场可谓是异常的火爆,adidas和Nike之间也是针锋相对,联名,限量一双接一双的发,球鞋迷买不到鞋,中间商把差价赚,正当adidas和Nike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不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充满爱与和平的Under Armour,看看Under Armour在干什么?